PRODUCT CLASSIFICATION
在全球倡導綠色出行的大背景下,電動車行業發展迅猛。從城市通勤的小型電動兩輪車,到承載家庭出行的電動乘用車,再到承擔物流運輸的電動貨車,電動車已廣泛滲透至各個交通領域。然而,電動車在復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使用,面臨著諸多溫度挑戰。大型冷熱溫控試驗箱作為模擬不同溫度環境的關鍵設備,在電動車研發、生產和質量檢測等環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為提升電動車性能與可靠性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。
控制系統運用先進的 PID(比例 - 積分 - 微分)控制算法,根據設定溫度值與箱內實際溫度值的偏差,自動調節制冷系統和加熱系統的工作狀態,使箱內溫度保持在設定范圍內,溫度控制精度可達 ±0.5℃,溫度均勻度≤±2℃。此外,試驗箱還配備了強大的空氣循環系統,由高轉速離心風機和特殊設計的風道組成,確保箱內各區域溫度均勻一致,避免局部溫度偏差,使電動車部件在測試過程中受熱或受冷均勻。
電機性能測試:在試驗箱內模擬不同溫度環境,對電機進行性能測試。高溫測試時,將溫度設定為 120℃(電機正常工作溫度上限附近),讓電機以額定轉速和負載運行,監測電機的輸出扭矩、效率、繞組溫度等參數。低溫測試則將溫度降至 - 40℃,測試電機的啟動性能、運行穩定性以及噪音情況。通過分析不同溫度下的電機性能數據,評估電機在苛刻溫度環境下的工作能力。
電控系統穩定性測試:將電控系統置于試驗箱中,設定溫度范圍為 - 40℃至 85℃,進行溫度循環測試。在循環過程中,模擬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各種工況,如加速、減速、勻速行駛等,監測電控系統的信號傳輸穩定性、控制策略執行準確性、電子元件的工作狀態等。若電控系統出現信號中斷、控制失誤或元件過熱等異常情況,及時記錄并分析原因。
高低溫環境適應性測試:將整輛電動車駛入大型冷熱溫控試驗箱內,進行高溫環境適應性測試時,將溫度設定為 40℃,保持一定時間(如 2 小時),期間測試車輛的啟動性能、行駛性能、空調制冷效果、車內電子設備運行狀況等。低溫環境適應性測試則將溫度降至 - 20℃,同樣測試車輛的啟動、行駛、空調制熱以及除霜除霧等功能,評估整車在高低溫環境下的綜合性能。
溫度沖擊測試:設置試驗箱的高溫區為 60℃,低溫區為 - 30℃,將電動車在高溫區和低溫區之間快速轉移,轉移時間≤5 秒,在每個區域分別保持 30 分鐘,進行 50 次沖擊。測試結束后,檢查車輛各部件是否出現損壞、變形、密封失效等情況,檢測電池、電機、電控系統等關鍵部件的性能是否下降,以評估車輛應對急劇溫度變化的能力。